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离骚不合自灵均”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离骚不合自灵均”出自唐代黄滔的《过长江》。

“离骚不合自灵均”全诗

《过长江》

“离骚不合自灵均”的出处是哪里

唐代 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过长江》黄滔 翻译、赏析和诗意

过长江

曾搜景象恐通神,

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

“离骚不合自灵均”的出处是哪里

离骚不合自灵均。

中文译文:

越过长江

曾经搜寻到了景象,恐怕能够通神,

地下应该还有着主宰。

如果用长江来比喻湘浦,

《离骚》诗的灵感不应该与之同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黄滔在唐朝写的,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第一句“曾搜景象恐通神”意思是诗人曾经周游四方,看到了许多奇景异象,这令他想到灵性的存在。他知道有些景象超乎人的理解,甚至超越了神的能力。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在思考人与自然和神的关系,思考人的所知所见是否能够涵盖一切。

“离骚不合自灵均”的出处是哪里

第二句“地下还应有主人”则表现了诗人对地底世界的想象。他认为地下不仅仅是一个无人区,而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主人。这种主人可以是指地底的神灵,也可以是指灵魂或其他存在。这里的设想再次展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若把长江比湘浦”,湘浦是指湖南湘江的入海口,长江则是中国最长的河流,这里用长江来比喻湘浦,是在暗示湘江入海的景象不能与长江相比。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湘江景色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他认为湘江的景色虽然美丽,但不能与长江相比。

最后一句“离骚不合自灵均”,这句话意味着《离骚》这首诗的灵感与长江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存在。《离骚》是屈原的一首长诗,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这里的意思是,长江的景色虽然秀美,但是与《离骚》所表达的诗意不能相提并论。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界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景物、自然和神灵的感受和想象。诗人通过对景象的思考,呼应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表达了对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疑问和思索。这首诗在简洁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