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晨趋接武欢”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晨趋接武欢”出自唐代包何的《和苗员外寓直中书》。

“晨趋接武欢”全诗

《和苗员外寓直中书》

“晨趋接武欢”的出处是哪里

唐代 包何

朝列称多士,君家有二难。

贞为台里柏,芳作省中兰。

夜宿分曹阔,晨趋接武欢。

每怜双阙下,雁序入鸳鸾。

《和苗员外寓直中书》包何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和苗员外寓直中书》,是唐代包何所作。诗意是诗人写情写景,表达对苗员外和他的家庭境遇的赞美和祝愿。

“晨趋接武欢”的出处是哪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朝列称多士,君家有二难。

贞为台里柏,芳作省中兰。

夜宿分曹阔,晨趋接武欢。

每怜双阙下,雁序入鸳鸾。

诗词的赏析如下:

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朝堂上众多的贤良士人,形容他们多如星斗。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苗员外以及他家庭的关切和祝愿。

“晨趋接武欢”的出处是哪里

诗的第二、三句中,诗人以台里的柏树和省中的兰花作比喻,赞颂苗员外在朝堂和政务中的贞节和纯洁。柏树象征正直坚定,兰花象征芬芳美丽,诗人通过这两种植物的比喻,赞美苗员外在官场中的清廉和高尚。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夜宿分阁长官处,清晨便急匆匆地去拜会武欢。武欢是唐代宰相,他的府邸称为阙,双阙代指位于阙下,是向上的官员所在的位置。

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用雁序入鸳鸾的形象来表达对苗员外和他的家庭的祝福。雁群有序地排列成鸳鸯的形状,象征着各种吉祥和幸福。这里意味着苗员外和他的家人将一起享受幸福和荣耀。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比喻,表达了对苗员外的赞美和祝福,展现了唐代士人对于清廉、高尚和家庭和睦的向往。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