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谁能嗟异同”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谁能嗟异同”出自唐代吴筠的《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

“谁能嗟异同”全诗

《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

“谁能嗟异同”的出处是哪里

唐代 吴筠

浇风久成俗,真隐不可求。

何悟非所冀,得君在扁舟。

目击道已存,一笑遂忘言。

况观绝交书,兼睹箴隐文。

见君浩然心,视世如浮空。

君归潜山曲,我复庐山中。

形间心不隔,谁能嗟异同。

他日或相访,无辞驭冷风。

《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吴筠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译文:

久经沧桑的风气已形成习俗,

“谁能嗟异同”的出处是哪里

真正的隐士是不可求得的。

我并没有料到能遇见您,

得以同您乘坐小舟。

眼见您的道德品质已存留,

一笑之间便忘却了言辞。

况且我还看到了您的绝交书信,

也领悟了箴隐的文化。

见到您那博大的心胸,

看待世界如同浮空一般。

您归于潜山的曲径,

而我又重返庐山之中。

外貌并不能隔绝心意,

“谁能嗟异同”的出处是哪里

谁能感慨于我们的异同之处。

也许将来我们会互相拜访,

不需要遣送冷风吹送也无嫌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吴筠写给柳伯存的赠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柳伯存的敬佩和欣赏之情。诗人认为世间已经形成了浇风的风气,真正的隐士已经很难找到。然而,作者却意外地遇到了柳伯存,并在一艘小船上与他相识相交。作者观察到了柳伯存的高尚品质,他的思想境界超越了尘世的纷扰。柳伯存归于潜山,在这条隐蔽的小径中,他与作者再次相遇。作者认为,外貌并不能隔绝心意,无论是形态还是思想,作者与柳伯存都能够心心相印。最后,作者期待将来能够再次与柳伯存相见,他表示不需要遣送寒风。整首诗情真意切,表达了作者对柳伯存真诚的赞美和祝福。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