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能催时节凋双鬓”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能催时节凋双鬓”出自唐代罗邺的《蝉》。

“能催时节凋双鬓”全诗

《蝉》

“能催时节凋双鬓”的出处是哪里

唐代 罗邺

才入新秋百感生,就中蝉噪最堪惊。

能催时节凋双鬓,愁到江山听一声。

不傍管弦拘醉态,偏依杨柳挠离情。

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

“能催时节凋双鬓”的出处是哪里

《蝉》罗邺 翻译、赏析和诗意

《蝉》是唐代诗人罗邺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才进入初秋,心中千感万感涌上心头,

其中蝉鸣最为扣人心弦。

它能催促时光流转,让人愁思堆积如山,仿佛听到江山悲叹一声。

它并不依附乐器声音,独处于柳树间,捉弄着离愁。

“能催时节凋双鬓”的出处是哪里

听到家乡的声音仍然感到惋惜,

何况是长年奔波万里之人。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蝉鸣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思乡之情。蝉鸣扣人心弦,是秋天到来的标志,也是时光流转的催化剂。它唤起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愁思和离愁的情感。诗人不去依附喧嚣的世俗,而是倚靠在柳树下,享受着孤独的离愁。听到家乡的声音,诗人心中仍然感到惆怅,更何况是长年奔波在外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深深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蝉鸣是唤起诗人思乡情感的催化剂,诗人借此表现出决然不傍声色的离愁。蝉鸣也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以及时光的流转,让人不禁感叹光阴易逝。诗人在远离家乡奔波的旅途中,听到家乡的声音,不禁让他感到惆怅之情。整首诗以婉约的语言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以扣人心弦的感受。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