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缅想边庭征战苦”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缅想边庭征战苦”出自唐代佚名的《杂曲歌辞·回纥》。

“缅想边庭征战苦”全诗

《杂曲歌辞·回纥》

“缅想边庭征战苦”的出处是哪里

唐代 佚名

曾闻瀚海使难通,幽闺少妇罢裁缝。

缅想边庭征战苦,谁能对镜治愁容。

久戍人将老,须臾变作白头翁。

《杂曲歌辞·回纥》佚名 翻译、赏析和诗意

《杂曲歌辞·回纥》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佚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缅想边庭征战苦”的出处是哪里

中文译文:

曾听闻瀚海使难以传信,

幽闺少妇停止了裁缝。

深思边塞上的征战苦难,

谁能在镜中治愈忧愁的容颜。

久经战事的人将变得苍老,

短暂的时光中化为白发老翁。

“缅想边庭征战苦”的出处是哪里

诗意:

《杂曲歌辞·回纥》描绘了一个悲伤而沉重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诗人通过描述瀚海使难以传递消息,幽闺少妇停止裁缝的情景,以及战争对边塞人民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悲愤之情。诗人进一步反思了战争对个人的摧残,年轻人因久戍而变老,短暂的时光中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呈现出岁月流转中的无情和残酷。

赏析:

《杂曲歌辞·回纥》以凄凉的笔触刻画了战争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瀚海使和幽闺少妇的描绘,突出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诗人以幽闺少妇的停止裁缝和战争中边塞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久戍人将老、白头翁的形象,展示了战争对个体的摧残和岁月的无情。这种描写带有深沉的哀伤和对光阴逝去的感慨,使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岁月流转的描绘,诗人在读者心中唤起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