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但留衣钵说能多”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但留衣钵说能多”出自宋代曾丰的《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但留衣钵说能多”全诗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但留衣钵说能多”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曾丰

佛自无言人自讹,但留衣钵说能多。

假令和履多留下,谁奈沙门颊舌何。

“但留衣钵说能多”的出处是哪里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曾丰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作者:曾丰(宋代)

中文译文:

再次游玩南华山,我见到了祖师的衣钵。

佛陀自己是无言的,人们却自相误解,认为保留了这些物品能增加功德。

“但留衣钵说能多”的出处是哪里

假如佛陀的衣服和钵具多了下来,那又有谁能理解沙门的内心和言辞呢?

诗意:

这首诗以南华山为背景,表达了关于佛陀衣钵的含义和一些人对其误解的观点。诗人通过佛陀的无言和人们的误解,探讨了在修行和信仰中外在形式和实质的关系。诗中呈现了一种对于功德和虔诚的思考,暗示着修行者应当关注内心的净化而非外在的物品。

赏析: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这首诗通过对佛陀衣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信仰的思考。诗中的“佛自无言人自讹”抓住了佛陀的无言和人们对衣钵的误解这一矛盾点。诗人认为,佛陀的真正教义是内心的觉悟和净化,而不是依赖外在的物品,衣钵只是象征而已。诗句中的“留衣钵说能多”揭示了人们对功德的错误认识,认为保留佛陀的衣钵可以增加功德,这种观念被诗人视为误解。最后两句“假令和履多留下,谁奈沙门颊舌何”,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重要性,形容了修行者面对外界误解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通过对佛陀衣钵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修行者应当关注内心实质的思想,而非迷恋于外在的物品和形式。这种对信仰和修行的思考,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