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三丈围宽两木灵”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三丈围宽两木灵”出自宋代袁说友的《闸柱》。

“三丈围宽两木灵”全诗

《闸柱》

“三丈围宽两木灵”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袁说友

三丈围宽两木灵,千年闸骨状如城。

扬帆欲过心先动,击柱才闻念已惊。

东越梅梁犹逞异,南城老树也为精。

昔闻求福木居士,今向枯株免祸成。

《闸柱》袁说友 翻译、赏析和诗意

《闸柱》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三丈围宽两木灵”的出处是哪里

中文译文:

三丈围宽两木灵,

千年闸骨状如城。

扬帆欲过心先动,

击柱才闻念已惊。

东越梅梁犹逞异,

南城老树也为精。

昔闻求福木居士,

“三丈围宽两木灵”的出处是哪里

今向枯株免祸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丽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哲理。诗中描述了两根宽达三丈的木柱,形似城墙,已经立于此地千年。当人们要扬帆过闸时,柱子似乎能感应到内心的动念,只有当船只接触柱子时,才能听到击柱的声音,这已经让人吃惊不已。诗人又提到了东越梅梁和南城老树,它们也展示出了异于常人的灵气。最后,诗人引用了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求福木居士,以表达对祸福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赏析:

《闸柱》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恢弘壮丽的氛围。诗中的两根闸柱被赋予了灵性,与人的内心产生了微妙的互动。这种描写使得诗中的景物不再是单纯的物象,而融入了人的情感与思绪,给人以启迪。诗人通过东越梅梁和南城老树的描写,进一步突显了自然界的神秘和超越常态的存在。最后,诗人引用求福木居士的故事,以枯株免祸的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应对之道。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诗词运用了意象鲜明、意境深远的手法,给人以广阔而深邃的联想空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隐喻,使得诗词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