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耒耜山之阳”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耒耜山之阳”出自宋代王阮的《和陶诗六首·和杂诗》。

“耒耜山之阳”全诗

《和陶诗六首·和杂诗》

“耒耜山之阳”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王阮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和陶诗六首·和杂诗》王阮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陶诗六首·和杂诗》是宋代王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耒耜山之阳”的出处是哪里

渊明弃彭泽,归欤在柴桑。

渊明是指陶渊明,他离开了彭泽,而回到了柴桑。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也成为了王阮思念故乡的象征。

我里亦其侧,俯视世秕糠。

我在这个世界里也是处于边缘地带,俯视着世俗的琐碎和混沌不堪。

顾瞻无所忧,所忧在绝粮。

我回首望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忧虑,唯一的忧虑是断绝粮食供应。

敢辞躬耕劳,耒耜山之阳。

我敢于放弃辛勤的耕作劳动,放弃了在山野阳光下耕耘的生活。

惜哉命之穷,仍岁螟蟘伤。

“耒耜山之阳”的出处是哪里

我感到非常遗憾,因为命运限制了我的可能性,而每年都会受到螟蟘的侵害。

去为游手民,足迹已四方。

我离开了家乡成为一个四处流浪的游民,我的足迹遍布四方。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阮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世俗繁琐生活的厌倦。他放弃了辛勤的农耕劳作,成为了一个流浪的游民,这也反映了他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柴桑成为了陶渊明故乡的象征,体现了对乡土情怀的追忆。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挚的情感和对自由的憧憬。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