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利觜死一饱”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利觜死一饱”出自宋代孙应时的《和刘过夏虫五咏·蚊》。

“利觜死一饱”全诗

《和刘过夏虫五咏·蚊》

“利觜死一饱”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孙应时

利觜死一饱,何劳更喧哗。

肉薄来如云,举扇谁能遮。

圹君幸小忍,秋风期不赊。

披襟约凉夜,明月钓寒沙。

“利觜死一饱”的出处是哪里

《和刘过夏虫五咏·蚊》孙应时 翻译、赏析和诗意

《和刘过夏虫五咏·蚊》是宋代孙应时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利觜死一饱,何劳更喧哗。

肉薄来如云,举扇谁能遮。

圹君幸小忍,秋风期不赊。

披襟约凉夜,明月钓寒沙。

“利觜死一饱”的出处是哪里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夏天的蚊子,表达了人们面对蚊子叮咬的无奈和忍耐。诗人孙应时观察到蚊子的行为,认为它们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嘈杂不止,不顾他人的安宁。蚊子虽然体型微小,但数量众多,无法用手中的扇子完全驱散。然而,诗人又称赞蚊子的生存能力和顽强,表示人们应该像蚊子一样忍耐,不因一时的不适而抱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蚊子的描写,反映了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和人们的心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蚊子的特点和行为,将其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蚊子作为一种微小而烦扰的存在,代表了生活中的小困扰和不便。然而,诗人并不抱怨或消极对待,而是以一种宽容和豁达的态度面对,表达了对生活的接受和忍耐。

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来增强表达效果。诗人用"利觜"来形容蚊子的吸血行为,强调其自私和对他人的干扰。"肉薄来如云"一句描绘了蚊子数量众多,无法完全遮挡的场景。"明月钓寒沙"则是一句寓意深远的诗句,通过对明月和寒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蚊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中小困扰的忍耐和接受。诗人以宽容的心态面对生活,向人们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