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一致视浮休”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一致视浮休”出自宋代苏颂的《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

“一致视浮休”全诗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

“一致视浮休”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苏颂

西李风流远,中朝族望幽。

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

不见登时栋,还惊失夜舟。

平生喜名理,一致视浮休。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苏颂 翻译、赏析和诗意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是苏颂所作的诗词,描绘了李公在官场上的经历与心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一致视浮休”的出处是哪里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

西李风流远,

中朝族望幽。

宠荣三学士,

试守六藩侯。

这首诗以朝廷官员李公为主角,通过描述他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官场生活的曲折和辛酸。

诗词以西李、中朝两个地名作为开头,意味着李公的所在地和朝廷的距离遥远,他在这个官场中孤独无助。"族望幽"揭示了李公身份高贵,但却深居简出,难以得到外界的关注和理解。

“一致视浮休”的出处是哪里

"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表达了李公曾经受到过皇帝的宠幸和重用,被派遣到六个边境地区担任重要职务。这既是对他的能力和才干的认可,也是对他的考验和挑战。

"不见登时栋,还惊失夜舟"表达了李公在官场上的不易。他虽然有才华和名声,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和晋升,使他感到惊讶和失望。"登时栋"指的是进入高官显贵之门,而"失夜舟"意味着错过了升迁的良机。

"平生喜名理,一致视浮休"表明李公在一生中追求的是名节和理念的高尚,不为世俗的虚荣所动。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浮华所迷惑,保持了独立和纯粹的精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公的境遇和心态,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现了李公坚守原则、追求真理的品格,以及在官场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整体上,这首诗词既是对一个官员遭遇的揭示,也是对士人理想和追求的赞美。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