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应想恐悚不心安”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应想恐悚不心安”出自宋代宋太宗的《缘识》。

“应想恐悚不心安”全诗

《缘识》

“应想恐悚不心安”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宋太宗

一茎枯竹作鱼竿,岂畏蛟螭坐钓滩。

若获得鱼舡许大,应想恐悚不心安。

《缘识》宋太宗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缘识》

“应想恐悚不心安”的出处是哪里

中文译文:

一茎枯竹作鱼竿,

岂畏蛟螭坐钓滩。

若获得鱼舡许大,

应想恐悚不心安。

“应想恐悚不心安”的出处是哪里

诗意:

这首诗词由宋太宗所作,它描绘了一位男子以一根枯竹作为鱼竿,勇敢地坐在钓鱼的滩头,毫不畏惧蛟龙的存在。诗人认为,即使他能够获得一艘大船,也不会感到安心,反而会心生恐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现出了诗人坚毅勇敢的品质和胸怀。诗中的主人公选择了一根枯竹作为鱼竿,这表明他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他坐在钓鱼的滩头,即使面临蛟龙的威胁,也毫不退缩,展现出了他的勇气和决心。

诗人通过描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展示了他对安逸舒适生活的拒绝。即使能够获得一艘大船,这代表着物质财富和享受,主人公仍然感到恐惧和不安。这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诗人提醒人们,物质的得与失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心的安宁和宁静才是真正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短的文字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真正的内心满足和追求的思考。它呼应了宋代文人士大致的价值观,即崇尚志向高远、精神世界的追求,而非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