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三界与万法”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三界与万法”出自宋代释宗杲的《偈颂十四首》。

“三界与万法”全诗

《偈颂十四首》

“三界与万法”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释宗杲

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

莫恋快活处,快活使人狂。

如水这窄器,随方圆短长。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

若只便恁麽,此事大乘张。

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

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

《偈颂十四首》释宗杲 翻译、赏析和诗意

《偈颂十四首》是宋代释宗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莫恋净洁处,净处使人困。

莫恋快活处,快活使人狂。

“三界与万法”的出处是哪里

如水这窄器,随方圆短长。

放下不放下,更请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匪归何有乡。

若只便恁麽,此事大乘张。

为报许居士,家亲作祸殃。

豁开千圣眼,不须频祷禳。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要执着于净洁的地方,因为过于追求净洁会让人感到困厄。

不要执着于快乐的地方,因为过于追求快乐会让人陷入疯狂。

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中,会随着形状和大小而变化。

放下与不放下,需要进一步细细思量。

三界与万法,不归属于任何特定的地方。

如果只是如此,这个问题将引起大乘佛法的关注。

“三界与万法”的出处是哪里

为了回报虔诚的信徒,家人会带来祸害。

展开内心的千圣眼,不需要频繁地祈祷和祭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净洁与快活的执着进行了反思。作者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净洁和快乐,因为这种执着会使人感到困厄和疯狂。他用水在不同容器中的形态变化来比喻人们的境遇,强调了随缘随遇的重要性。诗中的"放下不放下"是对执着和放下的思考,提醒人们需进一步思量自己的选择。作者还提到了佛教的概念,指出三界与万法不受局限于特定的地方,表达了超越世俗的思想。最后,诗词提到了为了回报虔诚的信徒,家人会带来祸害,这暗示了世间的纷扰和无常。最后一句提到了"豁开千圣眼",意味着要超脱尘世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变化。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人们过于追求净洁和快乐的警示。它提醒人们要放下执着,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起伏和变化,以更宽广的视野去看待世界。诗词中融入了佛教的思想,强调了超越世俗的境界,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境界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体现了佛教的修行思想和对人生智慧的追求。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