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鸣指三下”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鸣指三下”出自宋代释重顯的《颂一百则》。

“鸣指三下”全诗

《颂一百则》

“鸣指三下”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释重顯

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

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

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

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

唤得回,鸣指三下。

《颂一百则》释重顯 翻译、赏析和诗意

《颂一百则》是宋代释重显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机轮转动为比喻,表达了人生的变化无常和选择的重要性。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鸣指三下”的出处是哪里

机轮曾未转,转必两头走。

在过去的时光里,机轮没有转动,而一旦转动,必然是朝着两个方向前进。

明镜忽临台,当下分妍丑。

明亮的镜子突然摆在台上,此时分辨美丑。

妍丑分兮迷云开,慈门何处生尘埃。

美和丑分别,如同云雾散开,慈门(善良的门户)从何处产生尘埃(指沾染尘世之事)。

因思良马窥鞭影,千里追风唤得回。

因为思考善良的马匹,透过鞭影窥见,千里追逐风的呼唤方能使之回归。

“鸣指三下”的出处是哪里

唤得回,鸣指三下。

呼唤得到回应,指间鸣响三次。

这首诗词通过对机轮的隐喻,寓意着人生的变化和选择的重要性。机轮转动象征着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而在选择的时刻,我们需要明辨美丑、善恶,追求善良和美好。诗中的慈门象征着纯净和善良的心灵,面对尘世的诱惑和磨难,我们应该保持心灵的纯净和善良,追寻真理和美好。通过唤回追风的马匹的比喻,表达了追求理想和回归本真的意愿和决心。

整首诗词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绘,传达出对人生选择、追求善良和美好的思考和倡导。它引人深思,提醒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刻保持善良的心灵,坚持自己的追求,并且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和美好。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