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不是道人谁敢动”的出处是哪里

诗句大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不是道人谁敢动”出自宋代释印肃的《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不是道人谁敢动”全诗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不是道人谁敢动”的出处是哪里

宋代 释印肃

千年枯木老纵横,鬼怕神疑夜叉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如斯应不是众生。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释印肃 翻译、赏析和诗意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千年枯木老纵横,

“不是道人谁敢动”的出处是哪里

鬼怕神疑夜叉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

如斯应不是众生。

中文译文:

行走、停留、坐下、躺卧,共有三十二种境界,

无论何时何地,

千年的枯木在虚空中翻飞穿梭,

鬼神都畏惧,怀疑其中的妖邪之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的出处是哪里

除了真正的道士,谁敢触动它,

如此景象应该不是凡人所能体会的。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神秘的场景,表达了一种超乎凡人认知的境界。诗中的行走、停留、坐下、躺卧构成了人生各种状态的象征,而三十二颂则象征了无尽的变化和可能性。千年的枯木象征着古老而神秘的力量,它在虚空中自由穿梭,散发出的夜叉灯让鬼神感到畏惧和怀疑。作者暗示,只有真正的道士才能领悟这种境界,而普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

赏析:

《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以极其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超然世俗的景象,展示了作者对于境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枯木、夜叉灯等形象充满了神秘和象征意味,给人以深思和遐想的空间。作者通过对境界的探索,将其与普通人生活中的行走、停留等状态进行对应,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意味深长,给人以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感悟,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