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什么地方的特点

为学老陈建造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29

问题描述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什么地方的特点,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我国幅员辽阔,最早发源并适用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并不能一成不变地适用于全国。

虽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北纬35°附近的黄河流域并指导那里的农事活动,但是我国从南到北都可以使用。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结合本地天气气候,做了“本地化”的智慧改造。黄河流域是世界上少有的兼有“大寒”和“大暑”的地区,这种气候下的农业也最需要指导。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理位置(经纬度和海拔高度)、距离海洋的远近以及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二十四节气”客观反映了我国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二十四节气”指出了我国气候冬冷夏热这一最主要的特征和规律。“二十四节气”就像一个坐标,不同地区的人们会结合本地的天气气候特征,在坐标里找到适合本地的农事节点,以便指导当地农事甚至生产生活。正是由于各地气候存在差异,流传下来的有关节气的农谚也不尽相同。如南北方种麦子的适宜节气,就有“寒露早,立冬迟,霜降前后正当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其他回答

二十四节气主要反映的是以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气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其他回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黄河中下游的特点。

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平均时间法”)在黄河流域测出日短至(白昼最短)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到下一个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每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