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优缺点

公务员视频辅导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0-31 04:30:18

问题描述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优缺点,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1、早期的农耕文明

以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举例,在古人的神话中,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以黄河为界,黄帝部落在北方发展,炎帝部落在南方发展。

本来一开始两个部落都是通过原始的捕猎方式来维持生活,后来炎帝将前人收集的关于哪些植物可以吃的经验总结起来,他从中选出一些粮食作物尝试人工种植,从而开启了我们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之路。

在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中,记载了农耕文明是由原始的捕猎为生的社会发展而来的。我们的祖先通过长年累月经验的积累,掌握了哪些作物是可以食用的知识,然后他们再一代代地对这些作物进行人工培育,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农耕文明社会。

2、自然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塑造作用

但在这个社会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被古人们所忽略了,那就是——自然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将人类社会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大河文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

大河文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耕文明,它主要的特点是以村落为社会基层,通过男耕女织发展种植业的生产方式达到自给自足的目的。

海洋文明以古希腊文明为代表,他们本身临海、多山地的地理环境,使得他们狭小的耕地面积无法满足生活所需,只好通过对外贸易(商业)的方式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

游牧文明以畜牧业为主,主要生活在草原这种适合动物生存的地区,比较典型的就是匈奴和蒙古人。

农耕文明的诞生,是先民适应自然环境做出的选择。

古人们选择聚集地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水源、地势平坦、食物丰富和安全性这几点。

在那个大家只能依靠简单的工具和体力与野兽搏斗,换取生活机会的时代,我们的祖先要想生存下去,肯定不能只依靠狩猎,这样不仅会增加人员伤亡,还会因动物大量死亡,而导致部落断掉食物来源。

其他回答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我国传统农业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共生及一体性的关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与中和,以确保农业生产过程的生态循环系统。具体做法如“时宜”、“地宜”、“物宜”的“三宜”耕作原则,用有机肥、豆科作物、绿肥养地,因地制宜发展各项农业生产,兴修农田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以及利用生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制约关系发展农业等。

2.顺应农作物的自然生长过程。坚持按“农时”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充分利用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自然条件,确保了农作物的生长适时。

3.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的综合极术体系,他强调了用地与养地结合,以使土地久种不衰。精耕细作包括改善农业坏境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使我国传统农业具有较高的抗灾能力。

4.循环利用思想。我国农业历来是农区以农兼牧,牧区以牧兼农,自站国以后就逐步形成了带有小农经济特点的小型综合农业。在清初的《补农书》中就描述了现在南京常见的栽桑养蚕、蚕粪喂鱼、鱼塘泥肥桑的食物循环,充分展现了循环利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