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

师时代学习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09 01:56:28

问题描述

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一是徙木树信。商鞅变法是要依法治国。虽然从本质上讲,商鞅所处的战国后期不可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以法治国”,但是,商鞅要变法就必须令行禁止,否则,“令而无信”比“言而无信”更为可怕。为了树立新法的威信,商鞅创造了一个“立木为信”的神话。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变法令拟定之后,特意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立了一个三丈高的大木头,下令说:谁要是能把它搬到北门,赏十金。赏金这么重,做起来又易如反掌,因此,谁都不信,没有一个人去搬。商鞅一看,立即加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这下子,整个市场炸了窝,谁信啊? 最后,有一个人,愣是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兑现诺言,赏了此人五十金。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立即传遍全国。通过这件事,商鞅为新法的执行树立了最基层的广泛的信誉,这一点非常重要。二是惩贵戚。下层百姓不敢轻犯王法,只有贵戚敢于冒犯王法。商鞅变法的第二年,就碰到了这样的大难题:太子犯法了。这位太子就是秦孝公死后即位的秦惠文君。太子犯了法,应该怎么办?商鞅着实犯了难。但是,要变法,就不能不管太子犯法这档事儿。太子是“嗣君”,“不可施刑”,商鞅用变通的方法处理了这一大难题:“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商鞅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两个人处罚了一通。受到处罚的公子虔“四年”以后“复犯约,劓(yì,义)之”。“劓”是一种割掉鼻子的刑罚,公子虔第二次犯法,连鼻子都没有保住。身为太子之师,连鼻子都割了,公子虔能不恨商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