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一亩地为何是240步

广西成考交流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16 04:43:56

问题描述

一亩地为何是240步,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以秦代为例,商鞅变法后废除了井田制,规定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到了清朝,以5方尺为一步,依然沿用240步为一亩的制度。这里的“步”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长度单位,而是基于当时一尺的长度来定义的。因此,一亩地等于240步,实际上是对特定历史时期内土地面积丈量标准的一种反映。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度量衡制度的改革,步和尺的具体长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虽然一亩地始终等于240步,但这240步所代表的实际长度却在不断变化。

在现代,我们更多地使用平方米作为土地面积的单位。根据换算,一亩地大约等于666.67平方米。这一换算关系是基于现代度量衡标准对古代丈量制度的转换,使得我们能够在现代计量体系下理解和使用古代的土地面积单位。

总之,一亩地等于240步这一规定,源于古代中国的土地丈量制度,并受到历史、文化和度量衡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他回答

回在过去人们仗量土地的一种方法,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和现在的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为一亩是一样的。用步仗量土地口决:长十六(步)宽十五(步),不多不少整一亩。一步为人行双步为一步,不是单步。双步在一米七左右,人们为了准确特制仗地木弓,一弓等于五尺左右折合一点七米。

其他回答

亩”字来源于中国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实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与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亩”字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献中,“亩”往往是对“私田”的称呼;“田”往往是对“公田”的称呼。

自古以来,作为地积单位的“亩”,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量。地亩的大小,通常是以尺度来计算的。按照周朝的规定,6尺为步(有的说6尺4寸、也有8尺之说),百步为亩。到了秦代,则以6尺为步,240步为一亩。

"一亩见方”,是模糊地指周长约为240步的一块正方形的地方,大约为现在的193.8平方米左右(即0.2907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