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闽南过年,习俗

大本钟英语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7 16:35:46

问题描述

闽南过年,习俗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闽南地区过年的习俗有:筅尘日:年终大扫除,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扫完尘,扫把上的嫩竹枝叶、稻草、甘蔗叶等一般都不会丢弃,而是收藏起来,待到除夕夜时,再拿出来,用来作燃料,以便“跳火群”。蒸碗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就会裂开,寓意为“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贴春联:新春开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贴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围炉:厦门人在除夕围炉即举行家宴之时,会在桌下放一个燃着木炭的小烘炉,既可以围吃火锅,又可以取暖,制造出热气腾腾的氛围。餐桌上的菜也有讲究,如吃肉丸(圆)、鱼丸(圆)加上家人欢聚,合称“三元”即合家团圆。有的人家会吃排骨汤加肉丸,寓意“骨肉团圆”。长年菜:即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寓意“平安”。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直到正月初五才收拾。也许这个习惯与中国古代曾以贝为钱币有关。年糕:以前总是自己磨粉制作,也有用米或面做发糕的。“蚵仔兜”“兜面”,闽南话中的“兜”有“围裹”的意思,蚵仔兜是用蚵仔和地瓜粉,拌有少量清水入锅搅“兜”而成的。据说老年人吃“蚵仔兜”能“兜”住松懈的骨头,延年益寿。“兜面”也是用地瓜粉拌芋头、蔬菜等入锅“兜”成的,有“兜金兜银”的俗谚,象征招财。拜年:正月初一,黎明开门,焚香燃爆,名为“开正”。人们换上新装到族人亲戚家,按辈分高低依次拜年,路遇朋友,都要彼此恭贺新禧。客人来家里,应款待甜茶、糖果、蜜饯。女婿日:正月初二是“女婿日”,所有出嫁的女儿在这天必须跟有“半子”之称的女婿和孩子回娘家探亲。女婿上门给二老拜年,须送上鸡、猪脚面线、猪肚、糕粿等丰盛的年货,欢欢喜喜地在岳父、岳母家吃一顿团圆饭。敬天公:正月初三是不能登门拜年的,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这天无客登门,晚起无妨。闹花灯:正月初九,玉皇诞辰,即“天公生”,许多厦门人家都会敬天公,惟丧家要停祭两年。正月十五,上元或曰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当天夜里,父母往往带着孩子提灯上街观景。民间还常有耍龙灯、舞狮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