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鸠字分九鸟。苏轼解释: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哪里有轻薄、嘲讽王安石的意思

哆唻咪心理咨询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8 03:24:43

问题描述

鸠字分九鸟。苏轼解释: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哪里有轻薄、嘲讽王安石的意思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王安石喜欢字源学,《宋史》说他晚年著有《字说》,但他的字源学只是关于字的结构与来源的考据,且喜凭空想象,其中有不少穿凿附会的内容。

于是,每每探讨字源,苏轼便跟他咬文嚼字,常常弄得王安石下不了台。有一次,王安石说:“波”者“水”之“皮”也。苏轼即反证说:“波”是“水”之“皮”,则“滑”便是“水”之“骨”,而人需喝上千口水方可“活”。又一次王安石说“鲵”字从鱼从儿,合当是鱼子,并说四马曰驷,天虫曰蚕,古人造字,定非无义。苏轼听后拱手进言道:“鸠”字九鸟,想必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王安石不知苏轼是嘲笑之言,听后窃喜,真以为可增加自己字源说的内容,忙诚心向苏轼讨教。苏轼笑道: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七只小鸟再加上它们的爹妈,不正好是九个吗?弄得王安石笑哭不得,宰相肚里也实在难撑船啊!自此便不喜欢苏轼。苏轼正是用“鸠”这个字来反驳了王安石的字源学,苏轼的煞有介事的表述正好是对王安石理论的讽刺,当然苏轼的说法是胡编乱造的,是戏弄王安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