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为什么咏雪吴澄含蓄蕴藉和气魄雄伟

数字技术工程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8 09:10:53

问题描述

为什么咏雪吴澄含蓄蕴藉和气魄雄伟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咏雪》(元)吴澄腊转鸿钧岁已残,东风剪水下天坛。

剩添关楚千江水,压倒秦淮万里山。风竹婆娑银凤舞,云松偃蹇玉龙寒。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 吴澄的《咏雪》气魄雄奇,主要体现在真与幻的巧妙组接上。“真”指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写现实之景,“幻”指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勾画飘渺之境,两者自然契合,便构成了本诗雄奇壮阔的艺术意境。开篇交代下雪之时,“鸿钧”指自然界的时序更迭。时光流转到腊月岁末,天空飘下纷纷扬扬的大雪。“东风剪水”形象说明雪的成因。“剪”字不仅含有“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比喻义,而且把春风人格化,仿佛这漫天雪花都由心灵手巧的春风姑娘剪水而成,这是多么富于奇想的语言!三、四句运用艺术夸张写出大雪的雄伟气势,仿佛它能陡然增添吴楚一带的千江水量,压倒秦淮流域的万里山脉,这气魄多么宏大,意境多么壮阔!其实,“吴楚千江水”、“秦淮万里山”都并非诗人目力所能及,事实上也还未曾“剩添”和“压倒”,但诗人从漫天纷飞的大雪的形象却分明感到它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如此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独得雪的神韵,具有鲜明的艺术效果。

五、六句连用两个比喻描绘了雪后景致。“银凤舞”从视觉角度写出竹枝婆娑起舞的.动态美,“玉龙寒”从触觉角度写出松树巍然挺立的静态美。通过雪后松竹两个典型形象进一步突出了白雪皑皑、银妆素裹的壮美景象。“风竹婆娑”、“云松偃蹇”是现实之景,但在诗人的感觉世界里,它们却幻化成翩翩起舞的银凤和清寒彻骨的玉龙,实是将现实之景托之于想象的绝妙比喻。至此,诗人用大半篇幅描写雪景,但不拘泥于写实,而是将真实的景物与丰富的想象巧妙组接起来,写得非常新奇别致。但是,这三联的想象还是依赖于现实之景而存在,还是在现实景象的基础上展开的联想、夸张和比喻。到诗的尾联,诗人神思飘举,妙笔生花,想象更加瑰丽多姿。他幻想天上有仙人吹笛,笛声激越,震落琼花,撒满人间。这想象如同一个奇丽的神话,在壮美之外另增一种空灵奇异之美,富有浪漫情调,饱含飘逸意趣,灵光反照,使全篇更为雄奇。至此,诗人完成了他的艺术创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既有泼墨淋漓的雪景,又有空灵绝俗的仙境,天上人间,亦真亦幻,相映生辉,你能不为之击节称叹、拍案叫绝吗?由此可见,想象是诗歌艺术的生命,想象是诗人进入诗歌王国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艺术,没有想象就不能造就伟大的诗人!

其他回答

吴澄的《咏雪》气魄雄奇,主要体现在真与幻的巧妙组接上。“真”指诗人用形象的语言描写现实之景,“幻”指诗人用奇特的想象勾画飘渺之境,两者自然契合,便构成了本诗雄奇壮阔的艺术意境。

诗人睹雪而思春,思春而念人,思而不得,愁肠百折,不禁泪水零落,喟然生慨,感情起伏变化,笔触细腻婉曲。这样,全诗始于咏物,止于明志,情、景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