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能体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上海会计学习交流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9 11:38:33

问题描述

能体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名人事例有哪些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论语·子罕》中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是说一支军队里,它的主帅可以让人家夺去。但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主张。战国时的孙膑正是一位有志之人。齐国人孙膑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他在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孙膑学习时十分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比庞涓好。但他为人正直,只老老实实钻研兵法,不会对别人巴结讨好。学成后庞涓到魏国,取得国君信任,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小人得志的庞涓知道天下还有个比他强的孙膑,便想法谋害孙膑,他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表面上礼遇,却暗中制造了一个冤案,以“通敌罪”把孙膑处以腓刑和黥刑。即砍去两足,又在脸上刺字,日后人们见到他都知是受刑之人,不会被人重用。孙膑知道自己是被庞涓所害,有冤无处诉,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极,不自暴自弃,而是把仇恨记到心里,下定决心立志报仇。不久,齐国派使者到了魏国国都大梁,孙膑以刑余之身向齐国大使讲了许多道理。齐使知道这是位奇人,于是偷偷地把孙膑装到车上,运回齐国,住到齐国贵族田忌家里。在田忌与齐国贵族赛马时,孙膑为其出谋划策,使田忌得胜。田忌知道他是一位大军事家,把他推荐给齐威王。在齐、魏两国交战时,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公元前353年桂陵一战,大破魏军,公元前341年又败魏军于马陵。那个嫉贤妒能、迫害孙膑的庞涓最终死于孙膑之手。古代军事家孙膑,在惨遭迫害,处境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仍然锐志不减,终于战胜敌人。正体现出孔子所说“匹夫不可夺志也”。

其他回答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以下仅是参考:

【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译文】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读解】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于万马军中夺敌帅首级如探囊取物。

这是“三军可夺帅也。”

严颜宁死不屈,面不改色,“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

这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将可杀而不可辱。这是因为,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

所以,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