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

爹地爱学习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9 19:20:22

问题描述

“总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岁啊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总角指的是八岁到十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两半,在头顶上各扎成一个结,样子像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垂髫指的是三四岁到八九岁,古代童子不戴帽子,所以头发下垂。及笄指的是十五周岁,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意思就是到达法定结婚年龄的女子,古代的女子十五周岁就出嫁了。豆蔻指的是十三四岁,豆蔻年华。弱冠指的是二十岁的男子,由于已经成年,但是体格比较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男子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成为英雄,为国家出一份力。

其他回答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总角

"。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

"及笄

",也称

"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

"弱冠

"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其他回答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其他回答

总角指8一14岁,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也用“总角”代指人的童年阶段。

垂髫3一8岁,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及笄指女孩15岁,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豆蔻指女孩13岁,源自唐朝诗人杜牧《赠别》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用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比喻13岁的少女。

弱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但体犹未壮,故又称“弱冠”。

其他回答

1、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

"总角

"。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3、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

"及笄

",也称

"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4、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5、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

"弱冠

"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