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万古长夜诗句

一位电子工程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2 21:34:05

问题描述

万古长夜诗句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天不生中尼,万古如长夜,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诗后面紧接着说的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

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诗句目击者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是宋朝佚名诗人所做。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做为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历来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孔子做为教育家,他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在当时的奴隶社会,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所垄断,孔子冲破了这一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孔子晚年编订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资料编成《春秋》一书。孔子开创了私人著书立说的学术风气,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孔子生活在周朝,史称“东周”。我们把东周分为并不衔接的两个阶段,自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481年称为“春秋”;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此称是根据当时的两部史书而来的,即《春秋》和《战国策》。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内容博大精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后世诸代对孔子的尊崇,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深深地渗透到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刻、最完整、最普及、最具感染力、最有凝聚力的思想体系,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今天,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以其独具东方特色的内涵,被世界各国学者重视、研究、开掘,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巨人之首。

其他回答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赏析:

这句话表明孔子紧扣生命,立定生命,彰显生命,“发明斯道”,即发明此仁道,亦即发明此生命之道,以开后世千古文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圣高举生命之道,弘扬心性之仁学,丽如日月,朗照百代,自此我华夏智有所发,学有所依,行有法度,命有所归。是故孔圣实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生命学家”。

此句经《朱子语类》的传播,成为对孔子有名的定评。在生死之间,依然洒脱。在困厄之中,依然自信,这就是孔子,一个大写的人,一颗超凡入圣的灵魂。

其他回答

名句·出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唐庚 强行父《唐子西文录》)

【原文·语境】

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

——唐庚 强行父《唐子西文录》节选

【释义·点评】

意思是:老天如果不生下孔子,千年万代就像漫漫长夜一样。形容孔子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但未免有吹捧之嫌。

《朱子语类》卷九十三:“‘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据王长民先生考证,朱熹所引“天不生仲尼”一句出自《唐子西文录》:“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且原文当作“万古如长夜”。历代古籍中,除《朱子语类》,另有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张能鳞《儒宗理要》等作“万古长如夜”,其他古籍引此句均作“万古如长夜”。此句最早出处见于《唐子西文录》,所以当以 “万古如长夜”为确。

张胜军《中国还是“礼仪之邦”吗》: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及其承载的文化教化力,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人须臾不可离的精神食粮,锻造出中国人独有的品格,并深深融入几乎所有中国人的灵魂和血脉。

杨阳 吴超《开启“儒匠”之门——记中国红木艺术第一人包天伟》: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是2500年前的一个圣人,他还活在人们的心中,靠的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