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写诗的平仄韵律

上网学英语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4 04:06:59

问题描述

写诗的平仄韵律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andobliquetones),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传统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若用形象的方法来形容,平声如击钟鼓,远而悠长;仄声如击石木,短实重疾。附:今音新韵(普通话),把一二声归纳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是出现于汉朝,成熟于唐代的一种近体诗。四句,每句五个字。现时,五绝被认为近体诗中最难写的体裁,因为它字数最少,表达的意思不可太多,要言简意赅。诗体简介五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或称截句,断句,短句;或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各家解释并不一致。绝句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六言绝句较为少见。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叫做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一首题为“绝句”的五言诗来看,五言绝句不是唐代诗人创造的,其文体形式至少是南北朝末期就已形成了。“客游经岁月,羁旅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这是庾信的《和侃法师三绝》之一。此诗平仄粘缀,完全符合唐人格律,第二、四句尾是平声韵,第一、三句尾都用仄声字,诗题已称为“绝”。但在唐以前如此工整的五言绝句并不多,直到了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五言绝句才被逐步地得以完善和定型,而此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由于受字数的限制,较之其他体制的诗歌,五言绝句在创作时对其语言和表现手法就要求得更加简练、概括,创作难度就更大。张谦宜对此就以“短而味长,入妙尤难”八字加以概括,因此,五言绝句自然而然的成为盛唐诗歌中最为璀璨的明珠,是唐诗中的精华。五绝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五言绝句也称五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平平平仄仄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晚”字属仄声,末字“适”也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仄仄仄平平将军夜引弓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平平平仄仄没在石棱中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暗”字属仄声,末字“风”是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3、平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宿山寺(李白)危楼高百尺平平平仄仄手可摘星辰仄仄仄平平不感高声语仄仄平平仄恐惊天上人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楼”字属平声,末字“尺”是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听鼓(李商隐)城头叠骨声平平仄仄平城下暮江清仄仄仄平平欲问渔阳掺仄仄平平仄时无祢正平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头”字属平声,末字“声”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五言律诗也称五律,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宵眠抱玉鞍平平仄仄平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直为斩楼兰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月”字属仄声,末字“雪”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仄仄仄平平将军猎渭城平平仄仄平草枯鹰眼疾平平平仄仄雪尽马蹄轻仄仄仄平平忽过新丰市仄仄平平仄还归细柳营平平仄仄平回看射雕处平平平仄仄千里暮云平仄仄仄平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准。“劲”字属仄声,末字“鸣”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仄仄平平仄清泉石上流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平平平仄仄莲动下鱼舟仄仄仄平平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准。“山”字属平声,末字“后”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平平仄仄平春去夏犹清仄仄仄平平天意怜幽草仄仄平平仄人间重晚晴平平仄仄平并添高阁迥平平平仄仄微注小窗明仄仄仄平平越鸟巢干后仄仄平平仄归飞体更轻平平仄仄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居”字属平声,末字“城”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五言排律近体诗排律中的一种,它是由五言律诗扩大而成的,一般在十句以上。五言排律最短要有十句(往往是两句押一韵),可以有六韵十二句,八韵十六句的排律等。唐人的排律多用整数,如十韵、二十韵、三十韵、四十韵、五十韵等。平仄跟五言一样。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七言绝句也称七绝,有四种常见格式。

1、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平平仄仄仄平平千里江陵一日还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岸猿声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轻舟已过万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辞”字属平声,末字“间”也是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2、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夜读范至能(陆游)公卿有党排宗泽平平仄仄平平仄帷幄无人用岳飞仄仄平平仄仄平遗老不应知此恨仄仄平平平仄仄亦逢汗节解沾衣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卿”字属平声,末字“仄”也是在古代是入声字,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

3、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苏台揽古(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仄仄平平仄仄平菱歌清唱不胜春平平仄仄仄平平只今惟有西江月平平仄仄平平仄曾照吴王宫里人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苑”字属仄声,末字“新”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句押韵。

4、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个”字属仄声,末字“柳”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句押韵。七言律诗也称七律,也有四种常见格式。

1、仄起仄收(即首句仄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仄仄平平平仄仄初闻涕泪满衣裳平平仄仄仄平平却看妻子愁何在平平仄仄平平仄漫卷诗书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白日放歌须纵酒仄仄平平平仄仄青山作伴好还乡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从巴峡传巫峡平平仄仄平平仄便下襄阳向洛阳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外”字属仄声,末字“北”也属仄声,是为“仄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2、仄起平收(即首句仄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仄仄平平仄仄平锦官城外柏森森平平仄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平平仄仄平平仄隔叶黄鹂空好音仄仄平平仄仄平三顾频烦天下计仄仄平平平仄仄两朝开济老臣心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师未捷身先死平平仄仄平平仄长使英雄泪满襟仄仄平平仄仄平所谓“仄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相”字属仄声,末字“寻”属平声,是为“仄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3、平起仄收(即首句平起不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酬乐天扬州…(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平平仄仄平平仄二十三年弃置身仄仄平平仄仄平怀旧空吟闻笛赋仄仄平平平仄仄到乡翻似烂柯人平平仄仄仄平平沉舟侧畔千帆过平平仄仄平平仄病树前头万木春仄仄平平仄仄平今日听君歌一曲仄仄平平平仄仄暂凭杯酒长精神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仄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山”字属平声,末字“地”属仄声,是为“平起仄收”。

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

4、平起平收(即首句平起入韵式)如:(例)(标准格式)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平平仄仄仄平平凤去台空江自流仄仄平平仄仄平吴宫花草埋幽径仄仄平平平仄仄晋代衣冠成古丘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山半落青天外平平仄仄平平仄一水中分白鹭洲仄仄平平仄仄平总为浮云能蔽日仄仄平平平仄仄长安不见使人愁平平仄仄仄平平所谓“平起平收”是指首句而言。因首句首字平仄不限,故又以第二字的平仄为。“凰”字属平声,末字“游”也属平声,是为“平起平收”。一、二、四、六、八句押韵、三四句、五六句要求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