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崔颢黄鹤楼为什么写得好

考研那些事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4 12:31:56

问题描述

崔颢黄鹤楼为什么写得好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为七律之首,是由原因的。

千百年来,黄鹤楼早已成了大武汉的城市名片。黄鹤楼能有如今的名气,我们都得感谢唐朝诗人崔颢(hào),感谢他留下的这首《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谁也不会想到,就是上面这首诗,被历代诗人们推为唐人七律之首。其实,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本诗前四句与律诗存在争议,属古体诗范畴。后四句却十分符合律诗规范。与其让本诗在古体和律诗归类中出现分歧,还不如说诗人的这首诗是集古风与律诗之大成。独创诗派,自成一体。可以说这首诗是古体和律诗高度融合的衍生物,这也是它能登上唐诗巅峰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诗仙李太白游览了无数名胜古迹,对黄鹤楼也是情有独钟,他曾写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经典诗句。有趣的是,太白仙人曾登临黄鹤楼,诗情澎湃,本想发挥发挥。对一生好入名山,出口成诗的李白来说,观此胜景留下佳作,应是信手拈来的事。当李太白想好如何起笔、构思、创意、寄景、抒情后,猛一抬头,大吃一惊,发现一个叫崔颢的非著名诗人题诗在先。李白看后大赞,崔颢的写作思路和自己不谋而合。'英才相惜,所见略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于是,太白仙人无比惋惜的留下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叹。诗坛仙人李白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诗,能不好吗?

其他回答

崔颢的这首《黄鹤楼》,正是由于有着深厚的情感,以及诗人对于风景细腻的描绘,使得这首诗显得很特别,也更加的感人,也正是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使得连李白都对于这首诗赞叹不已,同时也让后世无数的读者,从这首诗中,不仅感受到了黄鹤楼的壮丽,诗人内心的那种失落和忧愁,这种深入而细腻的描写,从而也令此诗,成为了唐诗里最经典的一首诗作。

崔颢(hào)(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唐朝著名诗人。

出身唐代顶级门阀士族“博陵崔氏”。曾任许州扶沟县尉,官位一直不显。后游历天下,天宝九载前后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去世。

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及第,官至太仆寺丞。天宝年间,为司勋员外郎。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和妇女生活,诗风较轻浮,反映上层统治阶级生活的侧面,后期以边塞诗为主, 诗风雄浑奔放,反映边塞的慷慨豪迈、戎旅之苦。

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曾使李白叹服。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