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秦代宰相职称的变化

露露说公务员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6 02:40:34

问题描述

秦代宰相职称的变化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

春秋至秦为创立期。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因为政事繁多,国君一人难以应付,就出现了以宰相为首的朝官集团。为适应这种政治体制变化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普遍设立相职,建立起各自的宰相制度。各国招贤纳士,选贤用能,一批贤相名宰应运而生,活跃在周秦之际社会剧变的历史舞台上。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完整成熟的宰相制度便水到渠成,正式创立,成为后世沿袭相承的定制。春秋时期,以世卿、世大夫执政,当时所称的相,逐渐成为一个固定官名。到了战国,世卿制度被打破,相职在诸侯国内普遍设置。丞相作为官称,始于秦国,后来也被他国采用。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宰相制度的普遍实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制。秦朝的宰相仍沿袭统一前的叫法,称“丞相”。秦朝开始实行一相制,也曾置左右丞相。

其他回答

秦代宰相职称经历了从“丞相”到“相国”,再到“三公九卿”的演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丞相一职,作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后来,随着皇权的加强,丞相地位逐渐下降,改为相国。

汉武帝时期,又设立了三公九卿制度,将宰相权力分散到各个部门,以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变化反映了秦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