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中国基础教育历史背景

亮化工程领跑者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7 06:09:27

问题描述

中国基础教育历史背景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民族复兴的基础在教育,而整个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

一部中国基础教育70年的发展史,也是新中国从落后走向振兴的真实写照。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1.6年,2018年,这一数字已提升至10.6年,中国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实现了大国教育跨越式发展。

1949年至2018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0.4%(1950年)提高到81.7%,小学净入学率从20%提高到99.95%,初中毛入学率从3.1%提高到100.9%,高中毛入学率从1.1%提高到88.8%,在人类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70年风雨兼程,70年春华秋实。

70年来,中国教育底子薄、基础弱的面貌彻底改变,其中,基础教育功不可没。

7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始终与时代发展的大潮同行,为人类教育凝练了中国经验,发出了中国声音,贡献了中国智慧。秩序重建,迈入正轨重建秩序、稳定局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基础教育在摸索中逐渐规整。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标志着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转变。根据教育总方针,1951年颁布的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文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地位、年限和互相衔接的关系作了新的规定,专业化教师队伍初步形成。

1952年,《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正式颁布,全面规范了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形成了我国中小学学校课程设置的基本框架。根据这两份文件,教育部制定了新的小学、中学各科教学大纲,新中国初步建立起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