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阶段

精学谈消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6-26 12:42:43

问题描述

三字经中孟母三迁的阶段,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次,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孩⼉打架,孟母觉得这⾥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天,孟母看见邻居铁匠家⾥⽀着个⼤炉⼦,⼏个满⾝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孟轲呢,正在院⼦的⾓落⾥,⽤砖块做铁砧,⽤⽊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孟母⼀想,这⾥环境还是不好,于是⼜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天,孟⼦看到⼀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个精壮⼩伙⼦⽤锄头挖出墓⽳,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树枝挖开地⾯,认认真真地把⼀根⼩树枝当作死⼈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所学堂,有个胡⼦花⽩的.⽼师教着⼀群⼤⼤⼩⼩的学⽣。⽼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就像唱歌,调⽪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喜欢念书了,⾼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才。”说着,抄起剪⼑,“哗”的⼀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次,孟轲⼼⾥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了道理,从此专⼼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专门跟孔⼦的孙⼦⼦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物。

【出处】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汉·赵歧《孟⼦题词》

【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三次迁居。形容家长教⼦有⽅。

孟⼦⼩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模仿别⼈做⽣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就跟着学⽣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应该学习的,⼼⾥很⾼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对于孟⼦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天,孟⼦从⽼师⼦思那⾥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逃学,⾮常⽣⽓,拿起⼀把剪⼑,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样。织布要⼀线⼀线地连成⼀⼨,再连成⼀尺,再连成⼀丈、⼀匹,织完后才是有⽤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积⽉累,不分昼夜勤求⽽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样变成了没有⽤的东西。”

孟⼦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读书,发愤⽤功,⾝体⼒⾏、实践圣⼈的教诲,终于成为⼀代⼤儒,被后⼈称为“亚圣”。

其他回答

第一次: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常有人来祭拜先人,孟子有样学样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认为不适合孩子居住,将家搬到集市旁,此为一迁。

第二次:集市上很热闹,做买卖的,屠杀牲口卖肉的,孟子又学了集市上的人做的事,孟母觉得这样不利于孟子成长,于是将家搬到学宫旁边,此为二迁。

第三次:搬到学宫旁边后,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认为这才是一个孩子该学的,于是就在这个地方住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