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春秋四大霸主

星期八心理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7-06 12:50:12

问题描述

春秋四大霸主,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春秋四霸是齐桓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洛阳)以后,周王室更加衰微。从前是天子统帅和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这些权力已逐渐转移到诸侯手中——“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诸侯国内也出现了君臣逆位的现象——“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于一个诸侯国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动向——“陪臣执国命”。铁农具的出现提升了生产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开垦,这成为诸侯国强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王室、诸侯、卿大夫之间相互混战,天下大乱。

其他回答

应该是春秋五霸

对于“五霸”,《史记》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和宋襄公;而《荀子·王霸》则认为五霸应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中学历史教科书兼顾两种说法。

春秋时期,天子衰,诸侯兴:周王室势力衰微,权威不再,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能在政治、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霸,政之名,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迫协诸侯、把持其政),被中国知识分子笼统地称为:春秋五霸。

其他回答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在这二百九十多年间,社会风雷激荡,可以说是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还有人说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其他回答

春秋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囊公、秦穆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姜姓,名小白,齐襄公幺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晋文公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穆公(公元前682年—公元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还是缪氏先祖,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在位。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称霸中原,威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