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晶体分类发展史

默默的学习科学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7-11 18:07:39

问题描述

晶体分类发展史,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人类认识晶体是从具有规则外形的天然矿物晶体开始的。

1784年法国学者 R.-J.阿维提出了有理指数定律,阐述了晶面与晶棱的关系,为晶体定向和晶面符号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C.S.魏斯提出晶带定律。此二定律从不同角度阐明了晶面与晶棱间的关系。

1830年德国学者J.F.C.赫塞尔建立了晶体按对称的分类体系。

1839年,英国学者W.H.米勒创立用以表示晶面空间方位的米氏符号,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外形几何规律的启示下,人们开始了晶体内部结构的探索。

1842年德国学者M.L.弗兰肯海姆推出晶体结构的15种空间格子;1848年法国学者A.布拉维修正了这一成果,最终确定了空间格子的14种型式(布拉维格子)。俄国结晶学家Е.С.费多罗夫和德国学者A.M.圣佛利斯各自独立地于1889和 1891年导出了晶体结构对称的230种空间群。至此,一个晶体结构完备的几何理论形成。

晶体化学

1912年德国学者 M.T.F.von劳厄成功地完成了晶体衍射 X射线的实验,他与英国学者 W.L.布喇格先后提出了晶体结构X射线分析的两个基本方程,开创了结晶学微观研究的新阶段。在大量实测晶体结构资料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探索晶体成分与结构关系的新学科──晶体化学。

1927年挪威学者V.M.戈尔德施密特提出了阐明晶体成分与结构的第一个晶体化学定律──戈尔德施密特定律。

1929年美国学者N.L.鲍温总结出关于离子晶体结构的五条规则──鲍温法则。

晶体生长

1855年布拉维提出了阐明晶面发育顺序的布拉维法则,认为实际晶体被网面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

1927年德国学者W.科塞尔提出了晶体的层生长理论。

1949年F.C.夫兰克提出螺旋生长理论。

1955年P.哈特曼和 N.G.佩多克提出周期键链(PBC)理论。晶体发生成长机理的研究日益深入,同时还开展了晶体人工培育的研究。

现代结晶学

20世纪中叶以来晶体结构测定的速度和精度大大提高;由晶体平均结构的测定到真实的精细结构和晶体缺陷的研究,从间接的结构数据推算到电子显微镜下晶格象的直接观察,把结晶学推进到了一个现代结晶学的新阶段。下图为S-4800超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进行晶体细微结构的观察。

其他回答

发展史如下:

1. 1960年:西尔弗发明了第一台激光,使用的激光媒介是人造红宝石晶体。

2. 1962年:激光研究中心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氦氖激光器,使用的是晶体铁榴石。

3. 1964年:乔丹和法比恩等人开发了用于激光中红宝石晶体的增益控制技术。

4. 1966年:斯戴克等人在红宝石晶体中首次观察到激光光束的自聚焦效应。

5. 1970年:托米纳和谢尔曼等人发现了铷镧钼酸锂晶体的非线性光学效应,进一步推动了激光晶体的研究。

6. 1974年:乔屋和下一等人发现了第一种新型激光晶体——掺铥蓝宝石晶体,并成功实现了调Q激光脉冲。

7. 1980年:台湾科学家薛源先生发现了一种具有高激发态透明特性的新型激光晶体——掺钛蓝宝石晶体。

8. 1988年:松崎和其他研究人员合作成功地制备出第一台钕掺镨骨架晶体激光器。

9. 1996年:乔丹发明了用于激光加工的掺钛蓝宝石晶体,该晶体具有较宽的吸收光谱范围和长量子寿命。自此以后,晶体继续得到改进和应用,涉及的晶体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为现代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