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

大陈财经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08 11:57:50

问题描述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什么,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选拔制度,而殿试则是其中的最后一环。在进行殿试时,通过各种考核,表现优异的考生最终被录取成为官员。这些录取者在古代被称为“进士”,进士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荣誉称号,与较高的社会地位相对应。铭记在历史上的范仲淹、文天祥、陆游等绝大多数重要文化名人都是进士,对于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都有着重要的贡献。同时,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进士们也需要履行其责任,维护朝廷政权的稳定和正常运转。所以说,进士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

其他回答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其他回答

1 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2 进士是科举制度中最高的考试等级,只有通过殿试才能成为进士。

3 进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功名和地位的最高荣誉,被视为社会上层人士的代表。

其他回答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是获取官职和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在科举考试中的最后一关——殿试中,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是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获得者。进士考试分为三次,科举考试的前两次称为乡试和会试。在乡试中,来自各省的考生通过笔试选拔,获得一定的资格后进入会试。

会试是在北京举行的面试,只有通过会试才能进入殿试。如果在三次考试中成绩均达到一定标准,考生才能成为进士,成为朝廷官员。进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精英,享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少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