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主要河流地貌的分布与成因

建筑之美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28 16:33:58

问题描述

主要河流地貌的分布与成因,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主要的河流地貌:河谷、河流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洪积-冲积扇、瀑布等。

河流的侵蚀地貌有: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溯源侵蚀。下蚀作用加深河床,在上游山区刻蚀出宏伟峡谷。侵蚀河床: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作用拓宽河谷,在中下游区形成蜿蜒曲流和宽坦的谷底平原。侵蚀阶地、谷地: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

溯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延长。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

河流的堆积地貌: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在河流的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入海口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其他回答

V型谷:流水侵蚀——下蚀在河流的上游以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比降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河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

2、U型谷:流水侵蚀——侧蚀在山地区域,当冰川占据以前的河谷或山谷后,由于冰川对底床和谷壁不断进行拨蚀和磨蚀,同时两岸山坡岩石经寒冻风化作用不断破碎,并崩落后退,使原来的谷地被改造成横剖面呈抛物线形状,这样更有效地排泄冰体。

3、洪积(冲积扇):流水堆积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4、河漫滩:流水堆积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因此平原河流的河漫滩较发育,且宽广;山地河流的河漫滩不发育,宽度较小,但相对高度要比平原河流河漫滩高(见河流地貌)。

5、三角洲:流水堆积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