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

会计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这种企业可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小微和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在于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特定条件,小微企业包括小型和微型企业,而小型微利企业还需满足“微利”的条件。

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

关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解析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那些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且同时满足一系列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这三个条件共同定义了小型微利企业的范畴。

关于小微和小型微利企业的区别

1. 小微企业:这是一个习惯性称呼,是与“大中企业”相对的概念。《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的人员规模、营业收入及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当我们提到小微企业,主要是指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2. 小型微利企业:这一术语源于企业所得税法及其相关条例。它不仅仅局限于“小型”,还强调“微利”,特指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这类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可以享受优惠政策。

什么是小型微利企业?

小结

通过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定义及其与小微企业的区别进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两者在定义和适用范围上的不同。小型微利企业是特定于税法规定的企业类型,强调其规模和利润的双重属性,而小微企业则是从人员规模、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方面进行分类的一种统称。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