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规上企业”是什么意思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规上企业”是指达到一定规模标准并被纳入国家统计局统计范畴的企业。

“规上企业”是什么意思

规上企业”是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统称。其具体标准因行业而异,如规模以上工业,有总产值方面的要求,一般年主营业务收入要达到2000万元以上,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年商品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和年商品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对私营工业企业,2011年统计的门槛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销售额上具有连续性,一旦达到规模以上工业标准都必须按月向统计局报送报表,如果小于规模以上工业标准的,每年年底需要报一次统计报表。

以工业企业为例,规上企业”的划定因标准不同而异。1998年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指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从2007年开始,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这一界定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将年主营业务收入不足500万元的国有工业法人企业不再作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即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下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下的工业企业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

总的来说,规上企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统计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发展状况。这些企业对于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税收贡献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政府通常会给予这些企业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以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规上企业”也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些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往往较大,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