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什么是税务行政复议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税务行政复议

税务行政复议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其他相关主体,当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异议,认为这些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向相应的税务机关提出的一种法定救济方式。这是一种既监督税务机关行政行为,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制度。

什么是税务行政复议

复议内容与对象

进行税务行政复议时,首先要明确反对的税务行政行为,通常是税务机关的裁定、决定或其他执行的作为。复议申请的对象一般是上一级的税务机关或同级的人民政府。纳税人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需要遵循复议规定的时间限制,通常是从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

复议程序与范围

什么是税务行政复议

税务行政复议的主要程序是,接到复议申请后,复议机关应在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在此期间,复议机关会对有关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审查,并通知申请人复议决定。

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征税行为、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税务行政处罚行为以及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答复的行为等。无论是现行税法有无规定,只要是税务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今后纳税人均可申请税务行政复议。

与税务行政诉讼的区别

什么是税务行政复议

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是解决税务行政争议的重要途径,但两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1. 性质和审查原则不同:税务行政复议是税务机关内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具有初审性质;而税务行政诉讼是通过法院进行的司法审查活动,具有终局审查的性质。

2. 在适用上的顺序不同:当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然后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

总的来说,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都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但适用的情境与性质有所不同。行政复议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内部解决机制,而行政诉讼则是通过司法途径来维护权益。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