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怎么回事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递延资产又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待摊费用等。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怎么回事

“递延负债”亦称“递延收益”。它是指企业预先收取的不属于本期而属于下一个会计期间收益的负债。

待摊费用是指不超过一年但大于一个月这期间分摊的费用。超过一年分摊的费用就是递延资产。 摊销就是本期发生,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产品成本共同负担的费用。摊销费用的摊销期限最长为一年。如果超过一年,应作为递延资产核算。

扩展资料:

递延资产有时又被称为递延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它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比有其共同点;都是受益期跨越未来若干个会计期间,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未来各期的费用中,但递延资产具有如下特征: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怎么回事

(1)递延期资产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企业的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可以进行转让。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其本身具有价值,可以相互转让;递延资产则不然,本身既无实物形态,又不能进行交换,不能为企业清偿债务等。

(2)递延资产实质上是一种费用,或者说是一种没有实体的过渡性资产,将其定义为长期待摊费用更为合适。它是为了一定目的而发生的支出,只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而已。

在会计实务中判断一项支出是否作为递延资产核算,要看它是否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怎么回事

一是看预计在以后一年以上的会计期间内能否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

二是看已发生的费用能否摊销到以后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中去,或者说未来期间取得的收益能否抵补已发生的支出。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支出,才能确认为递延资产。

递延资产主要包括:开办费、筹备费、租赁资产改良支出、债券发行费、股票发行费、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发生的相关费用及预付费用、递延所得税、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石油天然气和矿藏的勘探与开发费用,以及递延投资损失等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资产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