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土地摊销会计分录怎么做

财经文博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土地摊销会计分录指的是一种会计处理方式,该处理方式是利用一定的定量时间,将土地的原值逐渐转化成每段时期的收益,以免把土地的总价值一次性全部记录在期初的账簿上,从而缓解其对帐户期初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土地摊销会计分录怎么做

土地摊销会计分录的基本原理是,土地的价值在期间内是恒定的,而摊销金额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总额是固定的,并最终在摊销期内完成摊销,因此可将土地摊销分为两步:

1.购买土地时,先将土地购置价值从现金项目中减去,再计入土地摊销账户;

2.每年将摊销金额折算成“土地摊销收费”,然后把摊销的金额从“土地摊销账户”和“摊销费用”分别冲入到“借方”和“贷方”;

3.年末计算摊销余额,以确定账务真实的情况,所有金额均以“贷方”和“借方”的形式进行登记和结算;

4.摊销期结束时,将土地摊销账户清算,本月土地摊销收入结转下一月,将本期摊销收入和摊销支出合计,再贷方“摊销款”项目,记录余额。

土地摊销会计分录怎么做

以上是土地摊销会计分录的基本思路,由于土地摊销的收益一般比较稳定,因此,采用土地摊销的会计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地增值对公司财报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更好地反映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

土地摊销会计分录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土地所有者在拥有土地期间必须实行相应的税务政策。因为摊销会影响到土地的折旧、摊销期限、摊销率等方面的税务政策,所以,在进行土地摊销会计分录时,必须遵循当地税务政策,以确保符合税务筹划的要求。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