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暂估入账”到底应该怎么做账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暂估,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可能发生变化的、不是最终结果的成本费用或资产进行预先估计和确认的一种方法。遵循会计核算原则,如权责发生制、配比、真实性、谨慎性原则,会计人员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暂估策略。暂估涉及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阐述。

“暂估入账”到底应该怎么做账

首先,权责发生制原则指导下的暂估。根据该原则,当期发生的成本费用,即使未实际支付,也需要确认入账。如当月工资次月发放、贷款利息约定时间支付等成本,应先暂估。工资计提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贷款利息计提时,借记财务费用-利息,贷记应付利息。

其次,配比原则下的暂估,如三包费用预提。基于当期销售货物金额,按一定比例计算提取。借记销售费用-三包费用,贷记预计负债。

真实性原则下,对于资产的确认,即使缺乏原始凭证,也需要暂估,如购进原辅材料、固定资产等。借记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

谨慎性原则指导下的暂估,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实质上是一种暂估。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计提时,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

“暂估入账”到底应该怎么做账

新收入准则下,暂估涉及可变对价和可能发生的退货。在确认收入时,需要对合同约定的消费积分、现金折扣等进行暂估。同时,对退货的暂估也需在收入确认时一并考虑,涉及的会计处理包括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负债-预计退货款等。

“暂估”在会计核算中非常常见,根据具体经济业务和会计准则的规定,采取恰当的会计处理。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中的“会计估计”通常也是暂估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总之,暂估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工具,帮助会计人员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