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明代会试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又称“礼闱”。在乡试的第二年,即辰、戌、丑、未年春季二月于京师举行,所以也称“春闱”。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乡试中试的举人。会试也考3场,时间分别在农历二月初九、十二、十五3天举行。前一日领卷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考试的程序和入场的规矩与乡试大体相同。因为会试是更高一级的考试,明朝统治者比较重视,考官级别也比乡试高,人数有所增加。
明代初年,对应科举考试的考生入场的搜查比较宽。朱元璋曾说:“此已歌《鹿鸣》而来者,奈何以盗贼待之。”《鹿鸣》是《诗经》尔雅的第一篇,是贵族的宴会诗。《诗序》中说:“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乡试发榜后,各省均举行“鹿鸣宴”,宴请中试的举人。朱元璋的意思是说,参加会试的举人都是经过各省选拔出来的品学兼优的人才,应尊重他们的人格。所以,在洪武年间,会试搜查考生的办法没有实行。由于放松检查,考生作弊的现象时有发生;至嘉靖末年,入场携带作弊物品的情况日益严重。1565年,嘉靖帝“始命添设御史两员,专司搜检,其犯者,先荷校(戴枷)于礼部前一月,仍送法司定罪”。从此之后,搜查十分严密,甚至要解衣脱帽。对于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科场》中深表感慨:“四十年来,会试虽有严有宽,而解衣脱帽,一搜再搜,无复国初待士体矣。”
会试录取的名额,明初没有定数,最少的一次只录取了32人,最多的是1385年和1406年,都是472人。之后各科,有时100名,有时200名,有时250名,有时350名,多少不一,都是临期奏请定夺。到1475年才规定具体固定的名额,一般以录取300名为限;如果有特殊情况,临时题请及恩诏增加50名或100名。会试被录取的人,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明初,会试录取不分南、北。1398年,大学士刘三吾、白信蹈担任会试主考,录取了以宋琮为首的52人,全是南方人。发榜之后,北方考生哗然,指责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录取时偏袒南方人。朱元璋也认为这次录取偏袒,十分恼怒,立即命侍读张信等12人进行复查。复查之后,又有人告发,说张信等人是在刘三吾的指使下,有意把不好的卷子呈送给皇帝审阅。朱元璋听了更加恼火,便把张信等3人处死。朱元璋亲自阅卷,重新录取了任伯安等61人。六月再次廷试,选取韩克忠为第一名,这些全是北方人。当时人称这次录取为“南北榜”或“春秋榜”。1425年,明仁宗命杨士奇等人制定南北录取的名额数,南人占6/10,北人占4/10。宣德、正统年间,又明确分为南、北、中3卷,在100名中,南卷录取55名,北卷取35名,中卷取10名。景泰初年,曾经废除这个规定。1454年,再次恢复分地域录取,并具体规定:南卷包括应天及苏、松诸府和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省。北卷包括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中卷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2府,滁、徐、和3州。以后虽然比例有些变化,但“分地而取”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
猜你喜欢内容
-
会计信息化用户是什么
会计信息化的用户主要包括 内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两类。企业管理层:包括高管、部门经理、财务人员等,...
-
什么是决策分析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决策分析是 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
-
会计内部银行是什么样的
会计内部银行,也称为企业财务公司或内部结算中心,是企业内部设立的一种资金管理机构。它主要服务于企...
-
学会计有什么问题和难点
学会计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和难点:会计涉及大量的知识点,如会计原理、会计准则、税法等,需要不断学习...
-
财务会计的财务什么意思
财务会计中的“财务”主要指的是 与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相关的活动。具体来说,财务涉及企业或组织的...
-
会计为什么被称为背锅侠
会计被称为“背锅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经常面临道德与利益的抉择。管理层为了短...
-
农村会计四个明细是什么
农村会计的四个明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记录了每天的收支情况,包括农产品销售、农资采购等。详细记录了...
-
总办会计一般是什么职位
总办会计一般指的是 总账会计或 主办会计,这是单位内部设立的会计职位,负责全盘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
-
餐费发票记什么会计分录
餐费发票的会计分录需要根据餐费的具体用途和受益对象来确定。以下是几种常见情况的会计科目归类及相应...
-
注册会计师什么积称
注册会计师, 简称为CPA,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