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共同控制后续计量怎么会是权益法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如果是控制,确实是成本法,但是注意共同控制不属于控制。

控制仅仅是投资方控制了被投资方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是共同控制是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投资方共同控制了被投资方的生产经营决策,自己可以对被投资方进行控制,其他方也可以,自己没有绝对控制,因此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共同控制时与重大影响是一样的需要采用权益法核算。

共同控制后续计量怎么会是权益法

扩展资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二条规定:“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以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后续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称企业合并准则)第十一条规定,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企业合并准则第十三条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五条规定,“商誉是购买日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共同控制后续计量怎么会是权益法

相同含义的规定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第三条中也有阐述。

因此,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关系(即控制)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除了账面价值以外,购买方和被购买方还需要提供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等相关信息;没有形成控制关系的,为了正确核算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也需要提供公允价值信息。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准则界定的很清楚,也被实务界广泛理解并接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