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出口退税中的免抵税额和免抵退税税额用于抵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怎样做会计分录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出口退税中的免抵税额和免抵退税税额是国际贸易中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内容,它们用于抵消内销货物产生的销项税额,确保税收的公平与合理。具体会计分录操作涉及几种不同的退税方法:

出口退税中的免抵税额和免抵退税税额用于抵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怎样做会计分录

1. 免退税:出口环节的增值部分免税,相应的进项税额则予以退税,此时的会计处理是将免税部分记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而进项税额则转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2. 先征后退税:对出口货物按离岸价征税,当单证齐全后,将已征税额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中转回,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科目。

3. 免、抵、退税:出口增值部分免税,允许将部分进项税额从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则退税。会计上,免税部分记入“主营业务收入”,抵扣部分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退税部分则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 免税:直接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免税部分无需做特别会计分录,但需要在报表中单独体现。

出口退税中的免抵税额和免抵退税税额用于抵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怎样做会计分录

5. 免、抵税:免征本环节增值部分,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用于抵扣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这部分处理与“免、抵、退税”类似,只是免税部分不同。

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使用公式: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若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不足部分可以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会计上会在“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中反映。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