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产能过剩评价标准

教育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科学的产能过剩评价标准体系。在欧美国家,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通常被用来评估,正常的设备利用率应该在79%到83%之间,超过90%可能意味着产能过剩,而低于79%的设备开工率可能表明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关于产能过剩的讨论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产能过剩的标志包括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亏损企业数量增加,以及行业供给超过需求。然而,这些标准并不是绝对的,产业利润下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价格竞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工资增长,产能过剩只是其中之一,且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因素。

产能过剩评价标准

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提出了判断行业严重过剩的六个指标:产品库存激增、销售停滞、产销率下降、价格长期低于成本线、大面积企业亏损,以及贸易摩擦增多。他认为,当这些指标在较长时间内同时出现时,才意味着产品存在严重过剩。与之前的观点相比,戚向东的判断更侧重于严重过剩时的具体状况,考虑的因素更为全面。

产能过剩(Excess Capacity)指的是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产能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组织技术条件有很大关联,因此,有观点认为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产品过剩是有道理的。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