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计税基础是应纳税所得额吗

会计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计税基础是税法对资产或者负债认可的价值。

应纳税所得额是税法对税前利润(年度所得)调整后的计税额。

计税基础是应纳税所得额吗

所以两者都是基于税法认可的视角,

但计税基础是对资产负债进行调整,而应纳税所得额是对利润(所得)部分进行调整。

因为资产比如固定资产是慢慢从折旧摊销掉,这部分每年计入利润。

所以对两者调整的部分可能有重叠,

当计税基础对资产调整的部分会计入利润,或者说影响利润,比如折旧摊销减值,则应纳税所得额也会调整,

而计税基础调整的是不影响利润的部分,应纳税所得额则不调整。

所以两者有关系又有区别,但是没必要联系在一起看,单独计算单独看即可。

计税基础是什么?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计税基础不仅仅是财务的抽象概念,更是税法的执行确认,计税基础不仅仅是财务报表,更反应税务处理方法的处理。

计税基础是应纳税所得额吗

1、资产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计税基础的定义要和商品价值结合起来,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在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中,有多少是可以在税前扣减的.如果资产的初始成本是可以扣减地,按照税法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要摊余成本,这个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负债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就是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中,有多少是不可以在税前扣减的.负债的计税基础,就是负债带来的潜在发生费用,这些费用不能再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举例说明

计税基础是应纳税所得额吗

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然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后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

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

以上详细介绍了计税基础是应纳税所得额吗,也介绍了计税基础是什么.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计税基础并非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应纳税所得额并非一回事,计税基础可以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应纳税所得额则是根据税后利润调整后的数额。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