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会计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A: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会计主体基础上,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通俗理解就是,做账之前要假设企业是一直正常经营下去的,那先要搞清楚是记谁的账啊(会计主体),所以说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会计主体基础上。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持续经营的前提,要求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核算时,要以企业持续正常的业务经营活动为前提,企业拥有的资产应按预定的目标耗用、出售、转让、折旧等,企业所承担的各种债务也要按原计划如期偿还。

明确这个基本前提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持续经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非清算基础,例如资产按成本计价就是基于持续经营这一假设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是一项竞争原则。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经营失败的风险,都可能变得无力偿债而被迫宣告破产进行法律上的改组。一旦会计人员有证据证明企业将要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或假设便不再成立,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采用清算基础。

持续经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有了持续经营的假设才能对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折旧费用的分期提取才能正常进行,否则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的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

持续经营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前提,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