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递延收益怎么审计

金融圈见闻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递延收益的审计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基本审计步骤

1. 获取企业的明细账、总账(或科目余额表)及相关资料。

递延收益怎么审计

2. 获取或编制递延收益明细表并复核。

3. 了解政府补助事项,查阅取得相关政府补助的文件及其审批资料。

4. 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

5. 与其他相关科目核对,编制交叉索引。

6. 与报表附注进行核对。

7. 执行其他必要的审计程序。

具体审计程序

核对递延收益明细账和总账余额

编制递延收益导引表,确保明细账和总账余额与报表相符。

获取或编制递延收益明细表

复核明细表中的数字是否正确及资料来源。

了解政府补助事项

向管理当局了解政府补助事项,并结合相关文件及审批资料,确认递延收益的确认期间是否正确,并核对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递延收益怎么审计

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

确认递延收益增加与减少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验明递延收益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做出审计结论

递延收益会计的确认方式

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应确认为递延收益。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计入当期损益。

递延收益的披露检查

检查财务报表附注中递延收益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审查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时,是否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

检查是否有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回的,未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的情形。

实质性分析程序

将实际值与预期值进行比较。

递延收益怎么审计

检查实际值相对于预期值的差异,并获取相关说明和证据。

其他实质性程序

获取或编制递延收益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报表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抽样检查递延收益余额,确认递延收益的基础与往年一致,符合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以上步骤和程序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递延收益进行全面的审计,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审计程序可能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和审计目标有所调整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