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资产收购应如何缴纳所得税

会计小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资产收购征收企业所得税分为特殊性处理和一般性处理两个方面,具体处理如下:

特殊性处理

资产收购应如何缴纳所得税

1、转让企业的所得税处理

(1)收购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处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一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2)取得受让企业股权计税基础的确定

两种具体确定方法:

1.分步确定法。即先确定转让企业取得全部经济利益的计税基础,再确定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2.利用分解理论确定股权的计税基础。由于资产收购时未确认受让企业股权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所以只能按这部分资产的原计税基础确定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

2、受让企业的所得税处理

资产收购应如何缴纳所得税

(1)收购对价涉及非货币资产的所得税处理。资产收购业务无论是否符合特殊处理条件,受让企业均应对支付对价中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

(2)取得收购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按照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如果资产收购符合特殊性处理条件,受让企业应按收购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调整确定其计税基础。

一般性处理

1、转让企业的所得税处理。

一般情况下,转让企业应确认收购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而按照所得税的对等理论,以付出收购资产为代价而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计税基础应按照公允价值确定。

2、受让企业的所得税问题。

受让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作为支付对价,一般情况下,相当于受让企业转让非货币性资产,并以转让取得的经济利益购买收购资产。

资产收购定义是什么

资产收购应如何缴纳所得税

资产收购,是指一家企业(以下称为受让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以下称为转让企业)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受让企业支付对价的形式包括股权支付、非股权支付或两者的组合。

在理解资产收购的定义时需注意两点:

1、财税59号文中所定义的资产收购不同于一般的资产买卖,是指涉及实质经营性资产的交易,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三条所称的业务合并相似,即一家企业必须是购买另一家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的组合,该组合一般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但不构成独立法人资格的部分。同时,企业在购买这些资产组合后,必须实际经营该项资产,以保持经营上的连续性。例如A公司收购B企业的一条生产线业务。

2、资产收购不同于企业合并。资产收购是一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资产交易,交易的双方都是企业。而企业合并是一场企业与企业股东之间的交易,即合并方企业与被合并方企业的股东之间就被合并企业进行的一场交易。因此,相对于企业合并而言,资产收购不涉及法律主体资格的变更或者法律权利义务的概括承受,可以避免被收购方向收购方转嫁债务a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