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知雄守雌什么意思

上网学英语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7 08:50:39

问题描述

知雄守雌什么意思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味着孕育、滋养、繁衍,雄则意味着争斗、损伤、衰亡。

对于雌雄两者各自的特性,为道者应当了然于胸。解决了“知”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在实践中如何做的问题了。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不免会问,老子为什么只强调“守雌”而不主张“为雄”呢? 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首先还要从“道”的身上谈起。我们都清楚,“道”是自然界的最高法则,天地万物无一不受它的支配。然而天地万物的存在和延续都是实实在在的过程,而不是发生在梦幻中的子虚乌有之事,这就需要具备各种必要条件。环境适宜,生命将会多姿多彩。比如风和日丽土地肥沃,则草木茂盛鸟兽云集,这可称之为“雌”。如果“道”过多地展现了其“雄”性特征,时而烈日炎炎时而狂风暴雨,那么生命将很难存在,因为环境恶劣么。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如果统治者轻徭薄赋,百姓负担较轻,财富相对均匀,那么社会秩序就会稳定,生产力就能够得到发展,人民就能够得到幸福生活;如果统治者横征暴敛,人民不堪重负,贫富分化严重,那么各种矛盾都会激化,国家必然动荡不安,黎民百姓必然流离失所。一句话,为雄则伤,守雌则养。因此圣人知雄而守雌,否则何以“利万物”? 然而人性的一般规律却是“为雄易而守雌难”。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要他拥有哪怕一点点倚恃,比如美貌、才学、名望、金钱、权势,都足以令其对他人产生轻蔑之心。人世间为什么充斥着那么多歧视、压迫?原因正在于此。老子说“知雄守雌”,其实也是对付弊端的一种方法,“枉则直”的方法。这也是他强调“守雌”而不主张“为雄”的第二个原因。明白这一点对统治者尤其重要,“守雌”对于他们来说更加困难,因为统治者拥有更多的“为雄”的优势资源。 “知雄守雌”,接下来便是“为天下溪”。大家都明白“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想必用不着我在这里罗嗦了。圣人“知雄而守雌”便可产生“为天下溪”的效应,足以弥补其身居高位的不足,百姓的拥戴就会象水一样汇聚到他这里。如此一来,“德”自然与之同在。“常德”即“德常”,意指“德”将一直伴随在为道者的身边,不离不弃。 复,《说文解字》解释为“往来也”。事物离开其固有位置,然后又回归本位,这个回归过程即称为“复”。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各样的欲望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其中有些是自然产生的,如正常的恋爱、婚姻;而更多的则是环境诱发的,典型的如“攀比”现象。人们往往被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牵着鼻子,走向极端。这个过程就象矛盾的一面越来越强,而另一面却越来越弱,终将失去平衡一样。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知雄守雌,为天下溪”,按照自然法则行事,使自己回复到“婴儿”状态。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复归于婴儿”并不是让人们将所有的欲望和知识阅历统统抹去,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拥有象婴儿一样的“和之至也”。所谓得也自然失也自然,成也自然败也自然,不要偏执于一端,只能得不能失只能成不能败。只有这样,事物的“阴阳”两面才能“冲气以为和”,人才不至于“阴阳”失调,国家、社会的发展才不至于倾覆。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白与黑也是矛盾的事物,黑在这里是指不白。在自然状态下单纯的白色是很少存在的,我们常见的多是其他颜色,比如绿、红、灰、黑以及斑驳的混合色彩。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在多数情况下人的行为并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是非黑白并不是那么容易区分的,也许只不过是大家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罢了。发现一个白玉无瑕的人难,找出一个彻头彻尾的坏蛋也不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白的一面,也有黑的一面。一个人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所谓“知其白”;但是他却不应当用对待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而只能用最基本的尺度来衡量周围的世界,所谓“守其黑”。这对于圣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绝不应当以自我为基准确定一个标准将事物的多样性予以抹杀。颜色越白的人越要注意这一点,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圣人“以己为尺”来评判他人,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过关,绝大部分都要玩完了,呵呵 如果大家都能够严于律己,对他人采取一种比较宽容的态度,那么“德”将稳固地和我们在一起,而不会变更。 “式”是榜样的意思。“忒”指变更,比如下面这段话: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孙子·军形》)意思是说善战者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不是凭借什么“智名”、“勇功”,而是因为他的胜利已成定局不可变更。为什么不会变更呢?因为在开战以前,善战者已经在战争的各个要素上占据了优势,比如主有道、将有能、天地得、法令行、兵众强、士卒练、赏罚明等。 此处的“不忒”和《孙子》

其他回答

知雄守雌,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xióng shǒu cí,意思是道家提倡的一种韬晦自处的处世哲学。出自《老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

宋.范仲淹〈老子犹龙赋〉:「知雄守雌,宛讶存身之际;绝圣弃智,潜疑勿用之时。」

“常能行之可不老” 务成子注:“知雄守雌,其德不离;知白守黑,常德不忒。”《黄庭外景经·中部经》

成语出处

出处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奚。”

其他回答

释义

知:明白,懂得;雄:比喻尊贵、刚强;雌:比喻卑下、柔弱;守:处于。懂得什么是刚强尊贵,却以柔弱卑下自居。表示不露锋芒,与世无争。这是道家主张的处世态度。

例句

倘使人们果真都奉行知雄守雌的哲学,互不相“争”,社会还能进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