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子圉篡嫡,商臣杀父”

忠诚履职审计人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7 09:10:03

问题描述

“子圉篡嫡,商臣杀父”,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小传:鬻熊之嗣,周封於楚。

僻在荆蛮,荜路蓝缕。及通而霸,僭号曰武。文既伐申,成亦赦许。子圉篡嫡,商臣杀父。天祸未悔,凭奸自怙。昭困奔亡,怀迫囚虏。顷襄、考烈,祚衰南土。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离骚》有言:帝高阳之苗裔兮。帝喾之时,是火正祝融之职。武王之前,自称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楚成王也是不听子上劝谏,立商臣又废之,导致了商臣之乱。和齐国釐公与无知之乱有相似之处。楚庄王假痴不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问鼎周室。王孙满应对得体:在德不在鼎。九鼎的意义不在于器物本事,当然更不在于其重量,而在于其象征意义,是德的象征——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而“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庄王伐陈复陈一事,申叔劝谏巧妙,庄王知过能改;克郑释郑君,见微知著,心怀黎民;围宋,华元告知“城中食尽,易子而食,析骨而炊”实情,以为君子,罢兵而去。可惜,会诸侯之后,骄,最终死于申亥家。韩宣子与叔向的对话认为:取国有五难:有宠无人,一也;有人无主,二也;有主无谋,三也;有谋而无民,四也;有民而无德,五也。晋文、齐桓具备五个条件而霸,公子比一个不具备所以认为楚国当立者是公子弃疾。伍奢之事很好的诠释了“知子莫若父”。平王听信谗言,无故诛杀太子及忠臣,最终不仅导致了楚国之败,也使自己死后受辱,可见明君贤主对于诸君废立的慎重都是必须的。况且,为人君者,应当心存天下,尽量少的掺杂自己的私欲,绝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好恶私心而决定国家大事。昭王生病后不忍将相自以身祷於神,也不要祷河,孔子称赞他“通大道”。齐楚交兵,陈轸劝楚国昭阳以画蛇添足,这个其实也是很多功高震主者的难题:再立功,君王无以封。所以一定要知进退,惧满盈,适时打消主君的疑虑,否则很难全身而退。楚怀王不明形势,易被别人言语所迷惑,而不去思考别人言语背后的真正意图和立场,所以有了张仪欺楚之事,而且是一欺再欺,最后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楚人以弓为喻激发楚顷襄王斗志,与《庄子.说剑》有异曲同工之妙。武公劝说楚国昭子不伐周这段值得细读。很明确地指出伐周弊大于利,徒担了一个虚名,反而为好事者口实而攻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