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中国历史上的庙号祖、宗、帝是怎么来的

建筑行业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19 13:34:23

问题描述

中国历史上的庙号祖、宗、帝是怎么来的,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庙号是由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庙号开始泛滥(“降及曹氏,祖名多滥”)。而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扩展资料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汉太宗、唐太宗、宋太宗等。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故周朝到秦朝时期,庙号一度被废止了近千年之久。